查看原文
其他

SMART 乡村 | 乡村建设不只是修路盖房

2017-01-09 造就 SMART智慧平台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k0351mfxevj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
王旭

资深建筑设计师


我叫王旭,是一名职业建筑师。


在个人职业发展历程中,我意识到如果只是关注于专业,这未必能帮助整个行业平台的发展。因为,在所有可见事物的背后,有一个隐型的规律和游戏规则需要重新去构建。

 

所以,我选择从专业领域走向一个平台,这个平台能帮助更多的同行业者去跨界、去改变我们的行业。

 


今天我想讲的主题是乡创聚落自下而上的改变历程。我们平台的组织模式叫做SMART,这是一个英文首字母缩写词,含义是战略与策划、项目管理与市场营销、艺术与设计、研究与标准、教育与培训。

 

这个组织更多的关注内容层面,而不是可见的实体。


这恰恰是当今我们面临的问题——如何从传统的地产开发转换到真正的乡村建设?

 

乡村+旅游,二者结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?


乡村+旅游,二者结合在一起能给我们带来什么?

 

我们看到,跟乡村相关的精准扶贫,是现在很多人包括政府在关注的问题。


关于乡村创客我会专注介绍,它延展了更大的领域,比如是什么让乡村旅游发展起来?是什么让旅游的产品去进行快速的迭代进而实现全域旅游?最终这些都会融合成产业生态,而产业生态又怎么搭建?

 

我先以一个小的故事开头。



2013年,我们参与了雅安震后重建的工作。我们这边是一个公益组织,专注向全球的设计师发布关于公益项目的竞赛。


比如说乡村的改造、老厂房的改造,这些项目通常都请不起专业设计师,但同时这些又恰是最需要被设计的内容。


我们为中国最早发现大熊猫的地方——雅安的雪山村进行了震后重建设计的招标,由来自全球世界各地的设计团队为震后山村做设计。我们不仅征集到了好的视觉、好的设计,同时也征集到了好的想法。

 


他们在做设计的时候还把旅游产品、甚至APP都设计出来了,这是我们在竞赛当中提出的挑战内容。


即,你不仅要关注乡村的硬件和视觉,同时还要帮助这个乡村去重建它的全生态,让这些村民未来可以从务农转化到做旅游产业、做新型的服务业。

 

在竞赛发布以后,我们把所有入围的团队和选手组成了志愿者队伍,进入乡村,直接在一线让村民能够读懂图、搭建房子。

 

设计师参与盖房子,而不仅仅是做纸上的设计


而在这背后,有更重要的变化发生,首先是建筑师的层面。大城市建筑师要跟开发商和政府打交道,虽然他们有创意有设计,但是政府的主导意识、开发商的主导意识决定了更多的层面。


但当这些青年设计师第一次来到乡村的时候,他们意识到,村里的人用非常热切的目光关注他们,因为这些年轻人能够为他们的生活带来改变。

 

设计师们也第一次意识到,原来我的职业本质是这样的,我可以去帮助别人,我可以传播,我可以去改变村民的生活,在这里我是专业的,我是一个强者,我能够帮助别人!

 


当他们带着这样的思路重新回到城市,或者出国留学的时候,他们对这个行业产生了极大的自信,而且能够奠定对这个行业的认知。

 

很多设计师也在此过程中第一次参与了盖房子的活动,而不像以往那样仅仅做纸上的设计。我们的设计师也会去跟村民采集农作物、认知老房子的构造。

 

除了房子外形的变化,还有教育等软性土壤的改变


这里还有一个与教育问题有关的小故事,我们在乡村里面发现这些问题很严重。有的小孩上学路径受阻时,可能会在家里沉溺于网络游戏,或者玩其他的东西,没有上进的动力。

 

我们的年轻志愿者到这里的时候,在路边画水彩画、拉小提琴,这些小孩子就围过来观看。而在跟着大学生志愿者做模型的时候,小孩子们意识到原来外面的世界不仅仅是游戏。

 

所以这次志愿者服务之后,有很多的孩子改变了自己状态和习惯,有的开始出去求学,有的出去当空少,去航空公司学习,所以这对村民而言,产生的是软性土壤的改变,而不仅仅是我们看得到的房子外形上的变化。

 

用群体智慧为乡创平台赋能


这便是AIM公益行动,我把这个案例作为一个引子,我想说的是,我们在未来的平台搭建过程当中,不仅仅是凭借个体智慧,我们更关注的是群体智慧。

 

从AIM到乡创平台的搭建,我们想要阐述的理念是如何用群体智慧,对其筛选,并且为其赋能的一个过程,这个可能是我们未来很多的创新和创造,包括自下而上的生长方式,所必须要具备的模式和逻辑。

 

雅安村的震后重建,从外部的志愿者参与到来自全球各地idea 的汇集,都需要一个过程。


这样的乡村不仅仅需要把房子建起来让村民改造成民宿,还需要普及全域旅游,才能让一个村子真正的富裕起来,真正加入到消费链当中去。

 

为什么要谈乡创?


为什么要谈乡创?乡村建设这个词本身关注的是硬件建设,如怎么改房子,怎么改善基础设施,让它在外表上成为美丽乡村。

 

但实际上,从我们对于度假产业的研究来看,任何产品,内容和核心的创造能力,包括自我生长的能力才是第一位的。

 

我们更希望以乡创代替乡建,帮助乡村发展。我们把大量的返乡创客聚集到某几个样板新园区,让他们形成一个小小的产业生态聚落,帮助他们在这边孵化、成长。

 


这是从事户外露营领域的创业者,他们设计并且搭建最轻型的账篷,这个是未来非标准化旅游产品非常巧妙的构成。

 


这个是我们在丽水墟里的一个小民宿,是北大法律系年轻的女生回到故乡,在她家老房子改造的,只有三间客房,这类民宿在乡村里面得到大量关注。

 


这个是另外一位设计师在婺源改造的老房子,他为整个设计行业如何改造老宅建立了一个特别好的标准。

 

我们看到的这些都是某些具体的元素和内容,他们共同构成了乡村综合的生态。

 

SMART手作联盟

 

在乡村里面,还有很多濒临灭绝的手艺。比如打锄头的手艺人,因为现在已经没有人需要锄头了,他们有一身好手艺却用不出来,我们的创业者帮助他们去设计一些新的器型,比如去制作花器这样的工艺,以帮助他们延续匠人的手艺。

 


这是一个专门研究民间编织和布艺的团队。

 

这是杭州一个专门研究中国传统手艺的团队,叫“自然造物”。他们在过去三年里,在100多个领域里关注中国的老手艺,这是中国乡村文化的根基。

 

如果游客到乡村里面只是住宿的话,其实还不是综合性的度假产品。如果既可以住宿,又可以体验手作、编织等,这才是我们在乡村里更深度的体验。

 


这个创客是为村民的柚子重新进行包装设计,包括把产品的文化、地域文化和种柚子的人做了一个连接,这些东西我们简单称它为文创产品,但是恰恰是这些新产品让乡村的产品获得了新生。

 

乡创的产业链

 

创客并不是没有短板。任何一件产品可能最少需要三个支点:一是产品打造,二是营销,三是运营。


而很多年轻的创客,无论是个体还是团队,都不太可能同时具备这几项能力。

 

所以我们希望把这些创客集中起来,而不是分散在各个村子,各个家乡。



如果这个村子只有一个做手工红糖的创客,另一个村子只有一位做民俗的创客,其实他们的星星之火很快就灭掉了,因为没有足够的能力成长,当我们把他们都聚集起来的时候,它便会形成一个更完整的产业链。

 

关于乡创,大家看到的是最美好的一面。


美好的设计,美好的村落,但我们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。


比如如何把村民和外部的资本、创客和村民做一个好的对接?还有如何帮村民建立合作社、把村民的资产改造成某种股份制形式,形成一个可以和外界对接的主体?

 

这些是我们从事乡村工作的人正在艰辛探索的道路。


*本文来源于公众号造就,ID:xingshu100,推荐关注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